A10

6G发展将走向何方?大咖们这样说

2024年10月14日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6G作为未来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高地。

  近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未来启航 6G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现场,业界大咖围绕6G未来发展方向,分享前沿技术观点、研判机遇挑战。

  6G标准化工作

  进入实质阶段

  “当前,3GPP正式启动首个6G标准项目,标志着6G从技术预研阶段正式进入实质性标准化阶段、进入至关重要的蓝图绘制期。”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说。

  9月12日,由中国移动担任主报告人的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缩写3GPP,是制定全球通信国际标准的重要组织)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全会上获得通过。这是3GPP的首个6G标准项目,得到全球超过90家企业的支持。

  高同庆表示,进入到这一阶段之后,6G发展将呈现出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场景需求更加多元,低空经济、空天一体沉浸式通信、智能制造等潜在应用,驱动着6G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二是技术融合加速深入,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AI+6G已成为6G创新的应有之义;三是创新主体加速跨越,6G研发更需要突破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界限才能共同推动6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标准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产业协同、促进技术创新、保障网络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在6G研究中,更应当强调标准化的引领作用,以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以标准引导产业发展,以标准保障网络安全,发挥中国在全球6G标准化中的作用。

  在闻库看来,6G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产学研用各方的深度合作形成合力。“我们要打破壁垒、搭建平台,鼓励跨领域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6G关键技术,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6G标准,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6G产业生态。”

  未来3-5年是6G技术

  突破关键时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鹏城实验室宽带通信研究部主任、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平指出,当前6G研究已从“远景需求定义”进入“关键技术收敛和与标准化”阶段,未来3-5年将是6G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的关键时期。

  张平表示,相对5G,6G技术演进面临一些未知挑战:一是通信性能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成为挑战。6G的通信效率、时延和连接数等传统通信性能在质量上将大幅提升。二是多要素融合,尤其是通信与AI的融合是关键难题,需要通过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三是业务和能力的按需供给,按需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与刚性的系统设计成为矛盾。四是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6G包含多样化的接入网,如移动蜂窝、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等,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

  “6G的愿景之一就是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构建万物智联的新世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指出,6G的重要应用场景在于行业应用,6G要考虑行业个性化,如扩展现实、智能交互、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为了满足这些应用,相对于5G来讲,6G要在诸如频谱效率、峰值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等关键指标上实现量级的提升,“不是10%、20%的提升,而是要实现‘倍’的提升。”

  王江舟表示,6G将实现从信息阐述到信息服务的重大转变,实现通信、感知、人工智能、计算等多要素高度融合,成为全覆盖的崭新信息网络。以全息通信为例,6G会从视觉应用扩展到操控应用,实现多人远程实时交互。“用户虽然相隔几千公里,交流却能像‘面对面’一样,增加沉浸式的体验。”

  推进6G与AI深度融合

  当前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6G要服务于各行各业,其通信性能必须大幅度优于5G。然而,随着“香农定律”接近理论极限,通信行业面临瓶颈和挑战。

  “香农定律”描述了在有限的带宽和一定的信号噪声比下,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是有限的。“香农线是一条走向崩溃的道路,对我们思想是一个束缚,要突破必须找到‘拐点’技术。”张平说。

  “语义通信是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张平认为,AI应该突破对香农的理解。语义信息是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借助语义信息,通信融合AI将实现跨越“最后一公里”的目标,推动无线AI、具身智能等应用的成熟与普及。

  “6G将是5G的增强与扩展,人机物充分互联,业务的种类也更加多样,业务应用需求推动网络向智能化演进。”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认为,6G一定是AI的最大受益者以及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

  在黄宇红看来,6G发展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关系,即有效性、经济性和包容性之间的系统性问题。

  对于6G如何突破“不可能三角”,黄宇红认为,中国移动提出了以简为约束,以智为手段,以智简网络打造开放基座、多元能力和开放范式。通过端到端服务化设计实现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组合,以轻量内核应对差异化需求,将6G打造成开放的基座,赋能千行百业。

  黄宇红进一步表示,中国移动针对AI赋能网络性能与复杂度间需平衡、数据有效获取难等问题,提出低开销低复杂度AI设计及网络数据自生成技术,以提升网络运行、运维性能和效率;针对网络赋能AI面临的多能力编排、最优部署、电信级安全保障等问题,提出高效AI任务编排、多维资源协同部署、可信内生安全等技术,为网络自身和第三方用户提供泛在普惠、安全可信的智能服务。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