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阿拉善高新区产业加速向“新”提“质” 2024年08月26日 

  ▶ 赵小丽 王鑫 孟煜然 张连鑫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记者走进阿拉善高新区,深入阿拉善盟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探寻阿拉善高新区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高端、绿色、低碳、循环转型的密码。

  阿拉善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循环精细化工园区。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围绕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加速向“新”提“质”,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循环产业体系,以绿色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智改数转”转出新活力

  步入位于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工业园的沪蒙能源中央机制中心,记者看到一块巨型屏幕,各个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甚至是厂区各个角落都被清晰显示出来。同时,这里不断闪烁着密密麻麻的图表,实时呈现着最新的生产数据。

  “这套系统突出数字化与智能化。准确的参数,能为我们的生产提供更佳的决策依据,既降本增效又节能减排。”沪蒙能源综合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2年1月,沪蒙能源在阿拉善高新区成立,是一家主营能源化工、高端氟化工新材料,集大宗商品贸易、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打造“新型煤焦”一体化、“能源互联—光伏—风能—废气”综合性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沪蒙能源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中央机制中心,实现生产可视化、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同时,沪蒙能源广泛采用国际先进的煤化工成套技术,实现现代煤化工示范升级和技术跨越式发展。

  沪蒙能源综合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用智能化管控系统替代传统的生产操作和工艺水平,大大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智改数转”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工艺,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实现提质增效。

  如今,在阿拉善高新区,依赖大量劳动力的工厂车间已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中枢,“智改数转”蔚然成风。

  绿色工厂提升发展“含绿量”

  明亮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塔罐林立、管道纵横,各种机械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巡检、包装,呈现出一派火热繁忙的生产景象……这是记者在阿拉善高新区国家级绿色工厂瑞达泰丰看到的场景。

  瑞达泰丰是一家以生产工业氢氧化钾为主的企业。其工业氢氧化钾产能达15.2万吨/年,全球占比24%,全国占比36%。该企业十分注重环保建设,采用全球先进的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工艺技术,通过采用绿色原材料、研发绿色产品和各种技改手段,调节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做到所有生产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同时,该企业设置事故池,防止生产中所用氯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里还加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实现了全链条绿色发展。目前,该企业已获批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瑞达泰丰董事会秘书关棋告诉记者:“企业在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继续推进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营造绿色、和谐未来为己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引导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绿色工厂脱颖而出。截至目前,阿拉善高新区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和内蒙古自治区级绿色工厂6家。

  低碳园区描绘绿色新画卷

  “为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打造低碳园区,我们企业投资建设5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有望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灵圣作物副总经理周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灵圣作物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高端医药中间体、高效低毒农药、农用化学品、饲料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推广。该企业5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在阿拉善高新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发电量1.25亿度,并有力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竞争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周松说:“该新能源项目建成后,既不消耗燃料和水资源,也不排放污染物和废料,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约51.9吨、氮氧化物约51.9吨、烟尘约15.7吨。”

  如今,阿拉善高新区正聚焦全力打造先进绿色高载能低排放产业集中示范区和绿能迭代合作示范区,以建设低碳园区、争创“碳达峰”试点、打造“零碳”小镇为抓手,大力发展源网荷储、园区绿色供电、自发自用等新能源项目,深入谋划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现代化工耦合发展新路径,逐步实现园区产业迭代升级。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