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多地国资创投“容错”大门开启 2024年08月26日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王丹萍

  对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近日公布,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关国资创投基金的容错机制,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给国资“松绑”

  当前,以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国企/央企、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资背景LP(有限合伙人)是我国募资市场的重要支撑。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1.2%,相比2023年上半年提升了7.1个百分点。

  对于大部分国资创投机构而言,不可亏损是考核的红线,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保本要求,一旦亏损,相关责任人将可能接受问责。

  此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说:“哪怕不是投资失败,而是项目稍微有点财务记录的瑕疵,国资管理机构都需要承担相关责任。这导致国资管理机构在做股权投资时,容易出现风险厌恶行为。”

  “容错机制的出台,是实实在在地给国资‘松绑’。”郑州科技金融广场总经理王春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角度看,容错机制的建立,代表着国资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通过市场化改革带动专业化,让国资敢于直面科技创新市场需求,愿投、会投、能投,从而真正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多地率先“吃螃蟹”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除了广东省外,多地都在探索国资容错相关机制,以破解国资创投“不敢投”困境。

  7月3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国有资本考核与评价机制。

  7月25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政策性基金设置80%到30%不等的容亏率。这意味着,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允许子基金及创业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失败率,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重构后的基金体系在推进政策性和市场化投资上双轮驱动,在强化政府部门深度服务的同时,实现市场化资源高效配置。此外,我们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了亏损容忍的尺度,建立了全国范围内容忍度较高的容亏尺度,为国有企业‘松绑’赋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春晓表示,目前多地推行国资容错机制,这将是一种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今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发布的《东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完善了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明确引导基金不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发布管理办法,也对绩效评价原则和尽职免责作出了明确规定。

  “容错”不能“错容”

  当然,容错机制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

  “要求国资机构每项投资都保值增值是不现实的,对国资机构完全不考核也是不可能的。”“硬科技合规官”品牌合伙人、英泰科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张妍告诉记者。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确保既能激发国资创投机构投资活力,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王春晓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国资整体市场化配套改革,才能保证容错机制落地持续有效执行,发挥出市场力量,让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涌现出来。

  “一方面,国资‘既要又要还要’的考核标准需要改变。”在张妍看来,要改变对国资机构线性的机械的考核方式,要建立差异化考核标准,对其分阶段、分周期、整体地进行考核。

  另一方面,国资机构还需要加强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投资风险。“投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后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后国资能否获利并顺利退出。”张妍说。

  此外,张妍还认为,容错机制要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除了业务主管部门外,还需要包括国资、审计等多个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