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8月8日,以“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为主题的2024科技创变者大会举行,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前沿科技工作者、新锐创业者、杰出企业家及资深投资人等千名与会者,聚焦具身智能前沿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超级场景创设与耐心资本创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推动该领域的理性繁荣与产业智变升级。
前沿洞察:未来方向在哪里
当前,具身智能可谓炙手可热,其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里?
“目前智能涌现只是‘静态融通’,人们正在等待类脑的‘动态涌现’能力出现,从而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多媒体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认为,未来3年,大模型扩展到视觉、听觉、具身、行动等通用智能层面,规模变大,尺寸变小,有望成为具身智能的“大脑”;未来10年,人类将全面进入智力时代,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体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及其广泛运用,以智力为核心的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将构建完成;未来20年,行为主义和类脑智能将发挥更大作用, 即2045年,结构仿脑、功能类脑、性能超脑将会出现,物理AGI到来。
“这是未来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华中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董事长彭芳瑜认为,未来,通过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无处不在的智能,将实现无处不在的制造,“制造的未来趋势是人机共融”。
“现在的具身智能是‘大模型+机器人’结合,是人为强行把智能塞进机器人体内。未来,期待智能和本体能够有机结合,让机器人在与环境交互中涌现智能。”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说。
进化路径:下一步往哪走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需要在底层创新与应用场景中迭代升级。”围绕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的进化路径,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在此过程中,机器人创新企业穿越泡沫与调整周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对于资源有限的小企业而言,需要从具体商业需求出发,用新技术定义产品,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通过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种是对拥有丰富资源的平台企业来说,实现通用技术的突破,就能在若干行业广泛应用,产生革命性的科技进步和产业拓展,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更大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机器人的形态是否一定要设计成人形?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戴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王煜表示:“在一些工业场景中,工件是自动送给工人,对‘腿’的要求相当低。更重要的是,臂、手、眼睛通过一双灵巧手的配合,就可以将抓取、移动等动作执行完成,不一定需要100%视觉。”
“最终,当人们要考虑到场景中每一个工序、每一道操作都作为一个模型时,就是小脑模型。狭义而言,具身智能就是它有自主完成精准操作的技能,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这些技能。”王煜说。
应用探索:杀手级应用在何处
行业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还在于解决方案的全面性和市场服务的有效性。从具身智能实践探索看,未来,杀手级应用将会在哪里出现?
“具身智能是实现AGI的最有效途径。”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认为,“实物机器人的部署和数据采集,是具身智能技术通往AGI的关键。”
从技术探索与全球业务实践的角度出发,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认为:“智能工业机器人批量落地仍有3个挑战:技术新、要求高、链条长。”
邵天兰表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更快。如今,3D/AI视觉、智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在从早期市场走向主流市场。
“机器人落地应用的核心在于灵巧作业,而灵巧手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MO房海南说,行业逐步认识到,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即使是具有较少自由度的灵巧手,也能在成本效益和功能性间取得平衡,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灵巧手正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具身智能的下一步方向,是多模态感知和交互算法。日常生活中的‘灵巧操作’,将成为具身智能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灵心巧手CTO周永说。
从AI质检到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微亿智造技术委员会主席、首席科学家马元巍发现:“工业机器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换线,踏踏实实解决好产线的切线换型会成为具身智能的杀手级应用。”
未来研判:逐渐进入“深水区”
值得重视的是,具身智能行业正在向更深入和实用的方向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具身智能如何重塑传统工业,以及寻找未来“超级场景”?
“具身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并将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会代表表示,学科交叉创新对具身智能研究具有重要性。具身智能的长期发展需要技术突破、产业落地和跨学科融合。
在具身智能领域,“心灵”(大脑、算法)和“手巧”(机器人本体、硬件)都很重要,需要协同发展。从投资角度看,硬件部分相对显性,算法模型部分则更难形成共识。目前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可能会更快落地,家庭服务机器人面临诸多挑战。
与会代表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载体,在强化学习技术的强力驱动下,展现出交互自主性与灵活性的优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具身智能作为一项平台型技术,其强大的通用性被视为破解工业领域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生产难题的“钥匙”。
与会代表表示,要实现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特别是在超级场景中部署上亿台设备,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其一,技术成果必须面向消费者,确保技术创新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从而激发巨大的市场需求;其二,必须在精度与性能上实现全面飞跃,确保在各类复杂环境中能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这是通往超级场景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