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院士专家松山湖论道“大模型”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 2024年06月03日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开门见山地说。

  5月25-26日,以“大模型具身智能”为主题的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包括张建伟在内的40多位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最新技术趋势和突破性进展,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探讨产业发展机遇,深度交流对接并为企业把脉问诊。会议期间发布了《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多学科技术,正推动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2024年也被业界视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

  张建伟在介绍会议总览时表示,具身智能旨在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软硬件结合智能体,以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在真实物理环境下执行任务为主要方式实现人工智能的进化,其具备自感知、自认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等智能特征。

  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在会上作特邀报告,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他表示,第一代人工智能是基于知识的推理模型,属于知识驱动,模拟人类思考、理性行为;第二代人工智能是数据驱动,针对特定领域,利用特定模型(算法和算力)完成特定任务;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其核心思想是一定要建立人工智能理论。他说,人工智能当前面临的问题就出在到现在为止没有理论支持。“正因为缺少理论,造成当前社会对语言大模型的认知处于模糊阶段,对涌现的现象难以解释。”

  张钹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应为,“知识驱动+数据驱动,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等四大要素,构建可解释与鲁棒(稳健)的 AI理论与方法,发展安全、可控、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AI技术,这是推动AI创新应用与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戴建生特邀报告的题目为《智能结构进化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变身、变体与变胞》。

  “服务机器人会成为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如医疗、康养、清洗、农业、物流、酒店接待等领域应用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其增长率会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率。”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预测,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会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

  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中,与会院士专家通过深入交流研讨,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建议,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并形成《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共识》提出,加大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攻关关键技术,推动原创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大模型的学习机制、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交互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针对研究基础扎实,具备较好学科交叉潜力的领域方向给予优先支持。

  《共识》指出大力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集成大模型的智能制造体系。攻关智能体在环境感知、任务理解、规划执行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卓越的通用性和交互能力。发挥大湾区尤其是广东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强具身智能在工业生产领域场景建设,助力制造业的高度柔性化和高质量发展。

  《共识》还指出,加强医疗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拓展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涵盖药物研发、靶标寻找、疾病诊断、治疗建议、长期随访和康复计划等场景的医疗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具身智能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医疗服务机器人,通过与患者互动,协助其进行治疗性手术后的练习和活动,加速康复进程。推动医疗大模型和医疗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

  此外,《共识》还强调要从“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协同发力,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加强具身智能伦理治理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身智能进一步造福人类社会的国际共识。

  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风口

  发展人工智能,东莞拥有强大的底气。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致辞中表示,东莞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特色的城市,既有孕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将在电子信息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模型应用领域推动“大模型”+“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强算力算法生态在松山湖和滨海湾集聚,设立“工业算法”联盟,加快开发一批“开箱即用”的智能算法应用,在中心城区附近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东莞将全力当好大家的服务员和‘合伙人’,在项目资金、产业基金、产业空间、人才引留等方面,为大家在东莞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优的服务。”肖亚非说。

  “去年年底,我来到松山湖参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会,东莞市、松山湖对科学、对产业落地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建伟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增长的新时代,东莞已开始布局卡位,通过发挥制造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创出东莞具身智能的新特色,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下一个风口就是聚焦真实世界,落地场景。东莞是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很好的练兵场和实践基地。”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