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陈尧星: “港漂”创业梦成真 2022年09月19日 

  陈尧星,一位年轻的有些许传奇经历的“港漂”。

  “F20”俱乐部里,有一位典型的新港人:内地成长,来香港读大学。按照现有政策规定,7年后,他们就能取得香港地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这些人被称为“港漂”。最新的调查显示,自 2003年来,已有近10万人以这种方式走进香港,但他们中较少有人选择在港创业。

  “90 后”陈尧星是个例外。在香港,他是连续创业者,来自广东肇庆,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企业工程及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又获香港城市大学商业信息系统硕士学位;而且读硕士期间成立了两家香港科技创业公司,并获得香港及国际多项IT大奖。在担任美国科技创业公司 Cinematique亚洲分部的运营总监期间,他成功地为母公司在C轮融资中提高了750万美元的估值。

  “香不香港”解两难

  一直以来,赴港留学生市场都很可观,但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解决令学生们头疼的一些问题,比如:去哪里招室友、在哪里办理银行卡、如何快速熟悉周边环境等。陈尧星创立的“香不香港”留学目的地综合服务平台,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据相关数据,此平台在当地上线3周时间用户已有2000多人,使用付费服务的用户重复使用率高达80%。

  陈尧星直言,曾身为留学生的他为了生活上的琐事走过很多弯路,“看着每年的新生和当时的自己一样,不断碰壁、做了很多无用功,就想要做一点事情来改变现状。”

  就像“58同城”这样的租房平台机构在香港较为稀缺一样,“香不香港”基于此推出了“室不室友”服务,在往届学生用户及房源资源基础上,与大型地产代理商合作,并提供优质新房源的定制模式,解决来港新生找室友难和租房难两大问题。

  作为为香港留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微信平台,“香不香港”平台分为消息推送和围绕留学生生活的落地服务,其中包含商品集运、合租找房、二手交易、求职攻略等。在此平台上,新来港用户可以便捷地填写登记资料,服务提供商待实时更新状态后即可与门店签约。

  10年连续创业不言悔

  “从2009年来香港到2021年,已经留在香港整整12年,见证了香港科创圈子蓬勃发展的10年。”在大学期间,陈尧星每年暑假都在实习,跑遍了内地不同的城市。例如,2010 年在建滔集团(苏州、上海)、2011 年在新浪(北京、广州)、2012 年在电讯盈科(香港、深圳),这些经历让陈尧星看到了内地互联网、IT行业的发展,也见证了内地 Web2.0、互联网平台化、移动互联网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尧星从小就对IT行业非常感兴趣,也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大学四年级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尧星和同学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一场国际商业计划比赛 GSC 2013,当时他们利用大学专业中学习到的RFID和蓝牙4.0技术,设计了一套针对儿童上学安全的追踪提醒系统SafeArrival,同年即建立了他的第一家香港科技创业公司Leido Tech(乐到科技)。

  2014年,陈尧星一边就读香港城市大学商业资讯系统硕士学位,一边创业,乐到科技也获得了香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训计划(Incu-Tech)科技资助项目孵化的机会。

  “2015 年初,感受到国家对于海归人才的政策和扶持越来越好,我萌生创立一个针对留学生、海归等高端人才的‘互联网 +’服务平台。”陈尧星认为,当时海外很多华人媒体、公众号,大多以资讯、热点为主,很少有综合性的O2O服务平台,所以他们果断地以留学生目的地服务(后服务)为切入点,创立了“香不香港”平台,利用诸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LBS、机器学习)开发了很多实用生活工具和自动化线上服务,迅速获得了大量种子用户,并拓展了覆盖留学生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自营和第三方服务。2019年,该平台月活跃用户突破10万人,市场占有率70%以上,成为香港地区最大的留学生服务互联网平台,同时也开发了平台宣传口号说的“在香港总会用到的APP”。

  贯通留学生生态圈

  一路走来,“香不香港”的发展比较顺利。陈尧星认为,这可能归功于从项目起步的时候就较为准确地切入用户的痛点。陈尧星强调,平台从建立初始就致力于把控平台内容的质量与可信度,一旦涉及关键信息,平台都会进行初步的自动化筛选 + 人工核实,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负担,但平台上包括用户及业务的真实度都有目共睹且广受好评。

  2017年,陈尧星与团队通过团结香港基金组织的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贵阳—成都交流团活动,很幸运地认识了一位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上市公司投资人,在 2018年初完成 Pre-A轮千万级融资,并开始实施“多产品、生态化”的发展策略,相继推出多款针对海外留学生服务的互联网产品:留学鸟Lxbird、小窝公寓Woflat、Plus求职,真正打造了一个围绕海归人才、贯通整个留学产业链条的互联网生态圈,从“出国”到“落地”再到“归国”的全覆盖线上服务体系,积累了很多海归人才数据,为国家的人才战略做贡献。

  “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平台利用资本和烧钱补贴维持高增长和垄断市场,我们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先,不断打磨我们的服务产品和功能,打造好的口碑。健康、正向循环的商业模式让我们在2021年保持数千万元级营收及百万元级盈利。”陈尧星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