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星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突出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首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科技创新的沃土和主阵地,成为推动平顶山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尼龙6切片、尼龙66工业丝、改性工程塑料、二(三氯甲基)碳酸酯、智能高压开关、滤波器组断路器、隔离开关……走进平顶山高新区,处处可见“高新精尖”设备和产品的身影,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深耕勤种 终获硕果
“2018年开始,我们认识到,企业发展应立足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基于此,公司聚焦液氯转化自主研发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破解国内氯碱不平衡的难题。”平顶山市神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行业“天花板”。作为平顶山高新区一家跨越式发展企业,神鹰化工在科技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在平顶山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人员的助力下,该公司经过3年多攻关,自主研发了国际首创的低辐射可变紫外光源连续化生产固体光气技术,将国内氯碱行业大量副产的液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农药、医药中间体和中国尼龙城聚碳酸酯、聚氨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破解了国内氯碱行业氯碱不平衡的难题,建立了国内首套二(三氯甲基)碳酸酯连续化生产装置,实现发展“撑杆跳”,成长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目前,神鹰化工与郑州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共建了固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生物制药、化学实验过程绿色工艺技术开发以及二(三氯甲基)碳酸酯下游衍生品制备技术研究;总投资12亿元的下游衍生品产业基地进入规划实施阶段,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0亿元,孵化出一批科技型企业。
经过多年来的精耕细作,神鹰化工变得更加“高”“新”。而这只是平顶山高新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科技创新的沃土和主阵地。
将目光从一个企业,聚焦到整个高新区。2022年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平顶山高新区大幅晋升14个位次,创造了“118—116—107—98—88—74”五连升的佳绩。其中,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单项排名更是强势挺进第39名。
平顶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备案企业数、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数、研发平台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与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成立之前相比分别增长450%、409%、942%、200%、180%、224%、129%。现在,平顶山高新区不仅拥有富集创新资源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还拥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以及“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经济发展。昔日的阡陌郊区发展成为平顶山市的创新高地,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汇集至此,平顶山市高新区正在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力赋能产业蝶变,成为推动平顶山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党建引领 建章立制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突出把科技创新放在战略首位,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8年,平顶山高新区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专门负责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科技创新局;2022年,第二轮体制机制改革,对六大专业园区进行重组优化,设置创新创业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了辖区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平顶山高新区开创特色服务品牌,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开展动态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创新素能,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为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氛围空前高涨。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红利之源,平顶山高新区努力做强科技创新“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创新服务 领办帮办
今年3月,平顶山高新区探索开发了“科技之窗”微信小程序和APP,推出集政策服务、企业培育、人才引育和科技问答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媒体客户端,为企业搭建全方位、便捷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交流平台,打造了河南省首家科技政策“24小时服务”平台。同时,创新实施“123工作法”(即每季度开展1次科技创新政策集中宣讲服务活动,每月开展2次遍访园区服务活动,每周开展3次走访企业送政策活动),建立“1+6+N”工作机制(一名首席科技服务员,依托载体、企业、平台、人才、机构、专项“六位一体”创新服务体系),“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开展“办实事、解难题”科技服务专项月、“高企培育在一线”“企业出题我来答”等活动,深入辖区企业分类问诊,跟踪服务,不断开拓特色服务品牌。
河南筑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企业,年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我们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可是建筑类的企业怎么去挖掘创新点?”平顶山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第一次到该企业走访服务时,企业负责人急迫地询问。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与该企业进行沟通,带企业负责人到平顶山市已获批为高企的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学习建筑类企业申报高企的成功经验,解决了该企业申报高企的疑点难点,该企业最终顺利通过高企认定。
平顶山高新区深化校地合作事项,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校企在合作共赢中结出产学研新硕果;柔性引进河南城建学院任海波博士团队,与华邦工程塑料就改性工程塑料关键工艺突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持续发力,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从工地到车间,从实验室、研发中心到工业企业、厂矿园区,众多企业在平顶山高新区创新政策支持下,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不断攻克技术壁垒,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创新培育 梯度育苗
平顶山高新区紧盯重点产业,导入专业资源,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孵化载体梯次培育机制,筛选创新基础好、潜力大的培育对象,重点进行培育,规划建设了一批专业特色产业平台:神马尼龙化工牵头成立河南省首个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聚焦铸造材料行业顺利成立省级研发平台,星火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批省级农业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填补了平顶高新区农业类省级研发平台的空白。
这些平台、项目的相继建成,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对资源、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平顶山高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占平顶山市25.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占平顶山市27.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8.5%,位居平顶山市各县(市、区)第一。
创新机制 动态管理
平顶山高新区采取“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的方式建立后备高企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研发平台库、专利库、人才专家库、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育库和服务台账,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做到“一企一案、一需一策”;形成了“分类施策、逐个击破、互通交流”的三步工作法。
平顶山市安泰华矿用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科研开发、生产制造、经营服务、安装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先后被评为自主创新先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并与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煤水渣分离装置、水力冲孔装置、矿用降温装置、矿用除尘器系列、矿用封孔器系列、煤矿瓦斯抽放连接软管、小型瓦斯抽放管路负压放水器、瓦斯抽放钻孔三防装置、注浆泵等,在技术创新等多项工艺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平顶山高新区已累计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研发平台培育库8个,累计入库企业200家。分级分类建立“归根”人才信息库和“归根”项目信息库,共挖掘平顶山籍在外优秀人才129人,已签约“归根”项目27个,拟签约3个。
创新模式 提升素能
平顶山高新区把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强互动、共提升”等措施,不断加大对全区创新素能的提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走出去。平顶山高新区先后到北京、广州、珠海等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坚定了“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信心。组织干部、科技企业高管赴西安交通大学参加素能提升高级研修班,深化了对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精神,平顶山高新区与嘉兴秀洲高新区签约成为全面战略友好伙伴园区。平顶山高新区选派20名来自不同部门的年轻干部,赴嘉兴秀洲高新区跟班学习,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招商引资、投融资建设、土地规划等多个重点领域,全面对接学习嘉兴秀洲高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制度,寻找发展差距,推动高新区快速发展。
请进来。平顶山高新区邀请中科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前来授课,把脉产业发展,打造了高素质团队,进一步增添了政府支持企业、培育产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强互动。平顶山高新区举办了火炬统计、高企申报、平台建设、专利申报、质押融资、企业家沙龙、科技金融对接、孵化载体建设研讨、2022年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形势分析能力提升培训班、“创新提质 学习强企”系列直播云讲堂等多种培训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工作人员业务指导水平,协助企业完善研发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共提升。平顶山高新区通过举办“创新学堂”加强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人员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学习,达到了掌握各项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流程、操作规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读书分享会,引导科技创新工作人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分享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推动学习入脑入心。
创新氛围 激发活力
平顶山高新区连续8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顶山分赛区赛事活动,通过搭建创新创业路演平台,筛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项目。大赛累计获奖企业135家,共获得国家、河南省、平顶山市级奖补资金400多万元,为河南省赛输送了一大批极具潜力、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
同时,平顶山高新区举办的首届平顶山“鹰创华夏”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尼龙城专场比赛,吸引了全国18个省(直辖市)尼龙新材料产业方面的148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加,12个参赛项目与高新区签约,为中国尼龙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真正实现了“以赛招商、资本助力、落地服务、深度孵化”,在全国叫响了“中国尼龙城”品牌。
此外,平顶山高新区还连续4年承办平顶山市“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承办平顶山市2022年科技活动周启动活动。通过举办企业科技成果展,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科学普及惠民活动,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了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的影响下,平顶山高新区企业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获得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今年,我们将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发展战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进一步聚创新之能、凝奋进之力,以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平顶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