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发力人才集聚争先赛,打造“产业引才、平台育才、基金留才”全链条服务,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到这片沃土。截至2021年底,该高新区已培育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8人、省双创人才39人、姑苏人才87人、常熟市昆承英才274人。据介绍,常熟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正在加快筑造人才培养新高峰,当好创新创业的主人翁。
“项目落地选址时,我考察了很多个工业园区,但是只对常熟高新区一见钟情。因为它是我留意到的唯一有白鹭栖息的工业园区。”常熟高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回国创业的西班牙华侨顾勇涛,选择在此投资设立了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交通的便捷、生活的舒适、环境的健康程度以及孩子的教育机会等都非常重要,而常熟在这些方面都非常优秀。更重要的是,汽车及零部件是常熟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常熟高新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对新材料的重视,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片可以真正创业干事的土地。”
“85后”韩启航是拥有丰富的金属材料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工业生产和孵化投资经验的“科技达人”。2018年5月,韩启航来常熟高新区工作,其核心团队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熟市政府共同打造了集萃金属研究所、铁马营孵化器和香柏基金。
韩启航带领团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的集萃金属研究所,服务于江苏金属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了研发、孵化、投资“三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重点培育了研究开发、孵化投资、资源整合、经营管理四大核心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强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对接,设立常熟小样青年社区、上海交大慧谷科技园、同济(常熟)科技园等科技孵化平台,并在北京设立常熟首个“飞地孵化器”——常熟(北京)创新中心;与此同时去年又建立首个“上海飞地”——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中心,为常熟更好对接上海等周边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据悉,常熟高新区正努力推进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新能源+数字科技管理”产业方向,链接外部人才及创新资源外溢,与当地人才政策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城际+联合孵化”新模式,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人脉圈、企业圈、生态圈。徐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