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浪萍
新年伊始,位于东莞最西南端的滨海湾,再次迎来新气象、新机遇。
今年1月召开的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四大战略平台要勇当先锋、挑起大梁,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重大引擎。作为全市最年轻的战略平台,滨海湾新区被赋予“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的重大使命。
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战略机遇,新征程时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奋进。2021年以来,滨海湾新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高标准建设,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劲头,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局起航——
谋划与前海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争创更高层级平台工作高点起步、全面起势;超百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持续掀起“百日攻坚”新热潮,在建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鹏瑞、华润、复星等知名企业达成了228亿元的合作,签订产业项目协议投资总额累计超过1000亿元……
2022年,随着东莞进入GDP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新赛道,如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能?滨海湾新区迅速进入“答题”状态,全力抢抓“双区”与“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推动城市能级提升、新兴动能培育、环境品质优化、空间拓展攻坚,笃行不怠再开新局。
踔厉开新局
软硬联通互促互进 推动珠江口一体化
区域联通,交通先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千帆竞发,滨海湾新区充分释放区位优势突围而出,加快建设内循环和外联通的大交通网络,打通区域“任督二脉”是关键。
1月25日,随着D5200塔吊将最后一节钢塔吊装到位,滨海湾大桥主塔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一城市地标目前已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80%,预计将于今年4月试通车。这座大桥将使得交椅湾板块到沙角半岛板块的驾车通行时间从原来的近半小时缩短为几分钟。
“滨海湾大桥的主塔为双曲面,施工建设难度大,但我们尽力克服困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站在磨碟河口的项目现场,滨海湾大桥总工程师康宇飞立下“军令状”。从首节钢塔安装,到主梁结构贯通,再到133.4米钢塔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在过去的一年里,该项目捷报频传。
不远处,沙涌1号桥向水面上立起了3把巨型“竖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滨海湾新区建成的第一座景观桥,去年12月建成通车的沙涌1号桥是滨海湾大道重要的“承前启后”节点。从这里出发,向东可直达东宝公园,向西可到滨海湾大桥。向北眺望,位于东湾大道上的沙涌2号桥主桥也已合龙,两侧的白色钢拱高高架起,春节前已具备初步通车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的背后,是滨海湾新区“工地党建”机制创新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不断发挥。
2021年以来,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7个机关党支部分别与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行走滨海湾新区工地”活动,从督促工程进度到督导疫情防控,从建章立制、标准化管理到协调解决各项民生问题,不断推进工地管理跃上新台阶。滨海湾新区还通过“工地先锋”创优在一线,持续发挥工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工人的干事热情。
“工地党建”做强了生产力、做细了凝聚力。眼下,在滨海湾新区三大板块,多项“大动脉工程”和“脊梁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目前已动工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一张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在滨海湾铺就开来。
未来,深茂高铁、深圳地铁20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都将在滨海湾新区设站,狮子洋通道直联滨海湾与南沙自贸片区……随着珠江口一体化快速落地生长、无障碍对接的“共生”生态加速成型,滨海湾新区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作为东莞改革创新前沿阵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滨海湾新区还着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复制推广功能区统筹试点经验3个集成型改革,争创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争取复制推广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以更加开放、求进的姿态代表东莞融入大湾区。
产业项目加快落地
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
2021年12月下旬,伴随着项目部工作人员的欢呼,OPPO全球算力中心经过13个月的建设迎来了关键性节点,首期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预计将于今年4月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4.76亿元,建成后将为OPPO向全球化科技公司转型保驾护航。
OPPO全球算力中心率先建成,也意味着滨海湾OPPO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步入新阶段。作为OPPO全球四大生产研发基地之一,OPPO智能制造中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40亿元,带动东莞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台阶。
随着东莞挺进万亿“俱乐部”,如何培育新兴产业、发掘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就显得尤为关键。
滨海湾新区将目光投向未来着手布局,构筑并夯实发展优势,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勇担时代重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早在成立之初,滨海湾新区就锚定了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的“1+2+1”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以来,滨海湾新区出台了总部经济、利用资本市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9个10条”,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政策体系。2021年,滨海湾新区又发布20平方公里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在开发土地约束紧张的背景下,仍拿出最优质的连片土地空间,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统筹“空间、产业、招商、政策”四位一体,滨海湾新区精准招引世界500强、产业链龙头和有潜力的企业,扎实走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之路,努力为东莞跳出“缺芯”“少核”“弱基”困境闯出一条新路径。
2021年,滨海湾新区共完成产业项目投资48亿元,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总部、正中科学园、欧菲光电影像等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加快。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不断筑牢经济增长的“护城河”,滨海湾奋力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增添“压舱石”“发动机”的底气。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未来城市”魅力初显
微风轻拂花海,彩色波浪摇曳起舞,蝴蝶在花丛中隐现,人们沿着蜿蜒小路在开阔的花海中穿梭回首,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1月25日,“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全面开放,“上新”12万平方米浪漫花海,在莞过年的市民们又多了春节游玩的好去处。
人是城市的核心,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是东莞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滨海湾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城市建设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全方位塑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未来城市”样本。
2020年底以来,滨海湾青创广场、东宝公园、滨海驿站和花海里·花卉公园相继开放。每到节假日,各景点游人如织,观海吹风、赏花拍照、散步写生……昔日滩涂荒地摇身变为魅力滨海新城,受到越来越多人钟情。2021年元旦和国庆期间,滨海湾新区各景点共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
围绕“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格局,2021年滨海湾新区还加快推进东宝公园二期、滨海景观活力长廊龙苗段和东宝河堤段、苗涌景观提升和沙涌综合整治、文体公园等一大批项目建设,以优质的城市综合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滨海湾新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小切口”推动实施一批为民、惠民、便民“实招”,彰显“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果——
开通滨海湾B1微巴周末专线,提供招手车即停、按铃即下车的游览服务;采纳群众意见新建4座景区公厕,增设45个户外垃圾桶以及安全提示牌等设施;青创广场咖啡厅、便利店和商业中心开放营业,V酒店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逐步完善的商业设施将更好地满足市民旅游休闲、文体活动等需求。
着眼于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2021年,滨海湾新区建成东莞市镇街(园区)首个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已建成智慧灯杆1280杆、道路感知一张网共8000个感知终端,城市“一网统管”应用场景逐步铺开。
以高品质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滨海湾新区推出公安专区业务上门服务、团体预约服务、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实行“一窗受理”等措施,有效解决“小急难”,赢得企业与群众“翘拇指”。
东莞的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在更加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下进行。滨海湾新区正以冲锋陷阵、打开局面的“改革者”“先行者”姿态,加快建设推动东莞重塑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新平台,为东莞崛起成为大湾区体制机制改革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2021年,滨海湾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65亿元,完成投资率为108%,全市排名第二。全年增补市重大建设项目14个,现有被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达950亿元。
在产业项目方面,OPPO、vivo、小天才、正中、欧菲等6个产业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
在交通基建项目方面,沙涌桥1号桥、规划二路已完工通车,滨海湾大桥、沙涌2号桥、东湾大道(交椅湾段)、滨海湾大道(沙角段)提升改造工程、虎门大道南延线市政工程加速推进。
在环境提升项目方面,全力加快滨海湾景观活力长廊东宝河堤段和龙苗段项目工程以及牛压涌改道工程进度。苗涌生态长廊示范段已建成开放,海战博物馆周边综合提升工程进场开工。
在民生项目方面,镇远中学建设计划2022年6月底完工、9月份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提供3000个公办中学学位;滨海湾外国语学校计划2022年6月底开工建设,规划设置96个班。
滨海湾新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区”。2021年,滨海湾新区共举办、参加招商活动20余次。率先抢抓两个合作区建设发展新机遇,10月赴深圳举办“交椅同湾 前海共潮”价值投资分享会,与深圳鹏瑞集团、华润(深圳)等企业共达成了228亿元的合作。
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已进驻粤港澳台侨企业38家,吸引67位粤港澳台侨青年来基地创业,共服务粤港澳青年超1100人次。
干出新气象
土地整备提速 幸福威远照进现实
2021年12月28日,承载着威远岛居民的期待,总投资约12.83亿元的安置房奠基培土。威远岛土地整备安置房(威远城市花园)一期奠基暨业主签约启动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威远岛私宅整备全面进入补偿安置协议签约新阶段,也意味着威远岛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腾出新空间,改出新天地。近年来,面对三大板块“半张白纸半张旧纸”的现状局面,一场空间优化拓展的“战役”在滨海湾新区全面打响。
2020年下半年,威远岛土地整备现场指挥部和沙角半岛现场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区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形成了勇挑担、靠前站、敢攻坚的工作氛围,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各项工作。
威远岛的土地整备,关系到大湾区大学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2021年现场指挥部在继续推进土地整备各项工作、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推动私宅整备工作。
一年来,现场指挥部坚持人民立场,完善优化出台了私宅补偿方案,切实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反复广泛听取群众对安置房规划和户型设计意见,凝聚民心民智,营造互信互助氛围,开创了威远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现场指挥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法。特别是在威远岛私宅整备签约阶段,现场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形成攻坚合力,取消周末和节假日,在村民家中、居委会、动迁组团办公室中,经常能看见他们和村民拉家常、谈生活的场景。通过倾听村民的心声,慢慢拉近距离,让村民能够放下包袱认真了解并愿意接受补偿方案。
随着政策宣贯步步推进和安置房(一期)顺利奠基,签约户数不断攀升。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更是不得有丝毫松懈——审核签约协议,他们做到村民随叫随到;拨付补偿款项,规定时间内他们准确无误送到权益人手中……每一项工作都坚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经得起社会的检验,以良好的公信力扎实推进私宅整备工作。
作为资金及协议小组的负责人,邝树祥参与协议审核签约、补偿款审核拨付的全过程,“每次完成一户签约,看到村民们拿到补偿款开心的样子,我们大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我们威远岛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但多年来缺乏发展契机,随着滨海湾新区建设的推进,威远岛发展势在必行,我们积极配合安置工作,也是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威远岛南面社区居民唐文威这样说。
展现新作为
为东莞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贡献滨海湾力量
新的一年,滨海湾新区将结合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更多新招硬招实招,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推动滨海湾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主动对接“双区”“两个合作区”。全力以赴争创更高层级平台,主动承接广州、深圳“双城”资源外溢,争取复制推广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增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
加速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攻关“十大改革创新”任务,激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区镇联动、综合施策,全力以赴推进土地整备和空间拓展,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全力以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充分把握国家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全力加快路网、生态、现代城市建设,抓好功能配套与品质提升,塑造“未来城市”标杆片区。
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数字经济、通信产业等新兴产业,着手谋划定点定向招商活动,争取引进更多更好更大的优质项目。统筹“空间、产业、招商、政策”四位一体,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振干部“精气神”,切实加强队伍执行力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激发“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精气神”,把压力转化为能力、动力、竞争力、执行力。
本版图片来源:东莞滨海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