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杨为东:精益“智”造做强纺织业 2021年10月04日 

  ▶  胡佳敏

  从1955年的农村手工业档发合作社到如今年产值过百亿的纺织业领军企业,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66年时间实现转型与跨越,智能工厂、无水染色、智能服装等科技前沿的创新成果,相继在这里诞生。

  作为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带领企业一步步创新崛起。

  跟随时代拔节向上

  2021年是杨为东工作的第39个年头,从生产到销售、从业务到管理岗位,他是真正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见证并参与了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跟随时代拔节向上成长的黄金时代。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5年在山东即墨县段村成立的一家农村手工“档发”生产合作社。当时以“绣花针换头发”的方式从乡间收购人发,做成“档发”产品。上世纪80年代初,受出口配额的限制,企业主导产品一度面临停产。

  凭借一股敢闯敢拼的勇气,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品牌培育战略上舍弃原来附加值低的产品,重点发展行业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端系列产品。利用企业雄厚的技术优势,边纳贤边发展,边总结边提高,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促进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如今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即墨乃至国内都颇具影响力的传统针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不管是服装、面料,还是价格与服务,在国内都具备领先优势。“即发每年研发上千种面料,这是支撑即发年产2亿余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杨为东说。

  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之下,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集成优势、全国布局、海外建厂、跨国经营”的构想,与多家世界知名品牌合资合作,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但杨为东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无论身处何时,都需要突破自我的局限,打破传统的界限,快速更新自我。

  2013年,集团营业收入正式迈上100亿元的新台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企业营收、利税连年稳中有进,特别是国内市场年销售额5年累计增长80%。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2.29亿元,在“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56位,品牌价值为43.33亿元。

  重塑企业新格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和“绿色环保”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词。在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下,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深谙这一点的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便积极完善机制体制,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实施智能制造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与装备制造、软件开发协同推进。杨为东认为,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而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不仅来自于与各研究所的积极合作,更来自于各类产品的迭代更新与各项技术的不断融合。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内建立了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后,依托综合研发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其自主研发的“海洋生物甲壳质纤维服装”具有抑菌除臭、保湿护肤的作用,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优秀发明专利。截至目前,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3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柳暗花明逆境生存

  2020年,全球疫情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也让纺织服装行业陷入了“漩涡”。物流成本增加、原材料供应困难、工人师傅不能及时到岗,导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明显下降。

  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很多企业迅速调整,采用“新开工模式”为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行保驾护航,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不例外。

  面对困难,杨为东防疫招商两手抓,与跨国公司的信息沟通从未中断,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友谊。其中,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物流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投资的现代物流项目顺利推进,并于今年年初在山东省重点外资项目视频签约仪式上正式签约,成为青岛市总投资额20.8亿美元的10个“云签约”外资项目之一。

  作为一个伴随新中国成长而崛起的民营企业,面对未来,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借助一系列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全球市场的开拓和国际产业的布局,进而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贡献“即发力量”。

  (转自:齐鲁企业家日参)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